劃重點!2022年長沙住建準備這樣干
- 發布時間:2022-03-03
- 發布者: 本站
- 來源: 保利天創物業
- 閱讀量:
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,也是落實省、市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。今日,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(以下簡稱“長沙市住建局”)召開了2022年工作會議。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王偉勝在會上安排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務,對市政基礎設施、建筑業、房地產業、民生實事、建筑施工安全、村鎮建設、營商環境以及黨建引領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。
紅網時刻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,今年,長沙市鋪排市政基礎設施項目638個,計劃投資565.9億元;要實現城鎮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35%以上,全年力爭實現建筑業總產值增長8%以上;要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2.99萬套,開工建設公租房336套,發放租賃補貼4632戶;計劃完成既有小區品質提升項目200個;計劃完成既有小區品質提升項目200個;堅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逐步構建“低端有保障、中端有供應、高端有市場”的住房格局,同時,打好非住宅去化“組合拳”等。
市政基礎設施
全年鋪排市政基礎設施項目638個,計劃投資565.9億元。
一方面,著力推進4條過江通道建設,全面推進勞動路東延、湘府路東延、機場中軸大道等黃花機場配套道路建設,圍繞高鐵西城等重點片區配套重大市政項目。穩步推進軌道交通7號線、1號線北延一期、2號線西延二期,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等建設,力爭年內啟動長寧磁浮快線,推動長瀏快線建設。打通城區斷頭路、瓶頸路10條。
另一方面,大力實施城區市政管網雨污分流工程,推進三大類、共32個、總投資261億的項目建設,突出小西門泵站、趙洲港泵站、石碑大港排口、敢勝垸污水廠4個典型問題整改。
建筑業
要瞄準雙碳目標推動產業綠色轉型,出臺住建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。促進建筑業工業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高質量發展,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,加快湖南建工集團六建裝配式產業園建設。
實現城鎮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35%以上,實現綠色建筑竣工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90%以上。扶持頭部建筑企業發展壯大,培育總產值100億以上企業達到10家,助力中小企業向“專精特新”發展。
支持建筑業龍頭企業采用聯合體投標方式參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,組織企業外拓市場,主動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。全年力爭實現建筑業總產值增長8%以上。
房地產業
堅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按照“分類別、優增量、活存量”思路,根據剛需、改善型住房需求特征優化政策,試行“限房價、控地價、競品質”土地出讓方式,滿足群眾合理購房需求。加快非住宅商品房去庫存,圍繞“興產業、優配套、調結構、降成本”等去化途徑,以區縣(市)為主體,落實“一區一策、一盤一策”,打好非住宅去化“組合拳”。
加強房地產市場監測監管,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三年整治行動。堅決有力處置個別房地產企業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,積極幫助房企疏難解困,實現“保交樓、保民生、保穩定”目標。完善住房領域“一網通辦”平臺,提高涉房事項信息化管理水平。
逐步構建“低端有保障、中端有供應、高端有市場”的住房格局。建設一批高品質、改善型、標桿式住宅項目,引導房地產市場多元化發展,形成梯次型、品質化住房項目結構。
規范發展公租房,多渠道多方式籌集實物房源,加大貨幣補貼力度,精準保障低收入困難群體。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,全年籌集不少于2.99萬套。開工建設公租房336套,發放租賃補貼4632戶。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,推進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建設,完成國家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任務,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。
民生實事
充分發揮市物業行業黨委指導作用,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和治理體系深度融合、相互促進。加快構建以小區黨支部為龍頭,業委會、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小區治理格局,著力提升物業行業黨的組織覆蓋率,大力培樹“紅色物業”,打造一批物業行業標桿企業。組織物業行業技能大比武活動,培育更多“物業工匠”。
今年長沙市計劃完成既有小區品質提升項目200個,各區縣市(含高新區)至少完成20個。解決小區外墻安全、消防安全、停車難、無障礙環境以及老年服務設施配套等群眾“急難求盼”的問題。確保完成年度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950臺任務。
加快雷鋒水廠原水管網建設,完成城區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戶表改造不少于3萬戶。
建筑施工安全
持續抓好建筑施工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優化升級建設工地“差別化”管理模式。
開展智慧工地、綠色工地創建行動。完善工程質量評價制度,常態化開展預拌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抽檢,杜絕不合格商品混凝土進入市場。
推行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試點工作。加快城區排水工程建設,狠抓天心區南湖路隧道水系、新開鋪風險點的整改,力爭完成岳麓區茶子山路、地鐵六號線桐子坡路口、雨花區先鋒路口漬水點整改任務。
優化營商環境
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3.0版升級工作。搭建全市統一市政公用服務外線工程行政審批“一網通辦”平臺,全面推行水電氣外線報裝零成本服務。
支持城市建設科學研究院職能整合升級,為住建系統提供專業技術支撐。啟動智慧住建一體化平臺、城市生命線管理平臺、城市信息模型(CIM)基礎平臺等平臺建設。
村鎮建設
開展村鎮建設干部和鄉村建設工匠培訓,大力培育農村建房實用型人才,鼓勵農房建成綠色建筑、節能建筑。針對古村落、老農房等文化標志落實保護性措施。繼續鞏固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小城鎮19個,遴選培育第二批市級特色小村莊。
完善鄉鎮污水配套管網60公里以上,提高鄉鎮污水收集率,提升12座鄉鎮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至60毫克/升。推進設施設備信息化、智能化建設,完成35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安裝。
將農村低收入群體動態新增危房納入年度改造計劃,持續推動農村危房動態清零。
黨建引領
加強黨建在城市品質提升、重大項目建設、房地產調控、小區治理提質、防澇防汛等全市重點工作中的政治引領作用,擦亮“支部建在項目上,黨旗飄在工地上”“紅色物業”“黨旗在防汛一線高高飄揚”等黨建品牌,引導黨員在項目一線建功立業、在矛盾前沿增強本領、在民生領域服務群眾,真正做到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步推進、同頻共振,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。
來源:紅網